则会运用佛法的智慧给予她安慰和鼓励,引导她从痛苦中寻找解脱的路径。
他们在寺院的偏僻角落,在静谧的树荫之下,分享着彼此的心事,仿佛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二人能够理解彼此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们频繁的见面还是引起了寺中僧人和嫣儿家人的警觉。
寺中的长老把慧空叫到禅房。
长老面容严肃,目光凌厉:“慧空,你可知你已犯下大忌?
佛门净地,怎容得你与女子纠缠不清?”
慧空低头,面露愧色:“长老,弟子知错,只是……”长老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决:“无需多言,从今日起,去佛前长跪思过。”
而嫣儿的家中也是一片混乱。
嫣儿的父亲大发雷霆,指着嫣儿怒斥:“你这不知羞耻的丫头,居然常往寺院跑,传出去我们家的颜面何存?”
嫣儿眼中含泪,倔强地说道:“父亲,我只是去寻求心灵的慰藉。”
嫣儿的母亲也在一旁数落:“别再狡辩了,从今天起,不准你再踏出家门一步。”
(三)慧空在佛前长跪,内心备受折磨。
慧空抬头望着庄严的佛像,喃喃自语:“佛祖啊,我该如何是好?
我本一心向佛,却为何动了凡心?”
夜晚,慧空躺在禅房的床上,辗转难眠。
慧空心中默念:“嫣儿,我不该让你陷入这般困境。”
嫣儿在家中亦是以泪洗面,茶饭不思。
嫣儿伏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哭诉道:“我不想这样浑浑噩噩地活着,我只想和慧空师傅说说话,这难道也有错吗?”
丫鬟在一旁轻声劝道:“小姐,您就别想了,还是听从老爷夫人的话吧。”
嫣儿转过头,眼神坚定:“不,他们根本不理解我。”
她试图反抗,以绝食来表示抗议。
嫣儿的母亲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心疼又恼怒:“你这孩子,怎么如此执拗?”
嫣儿面色苍白,声音虚弱却坚决:“母亲,我真的痛苦万分。”
(四)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狂风呼啸。
嫣儿趁着家人不备,偷偷逃出家门,来到了古寺。
嫣儿浑身湿透,发丝凌乱,却顾不上这些,急切地喊道:“慧空师傅,我来了。”
慧空看到嫣儿,先是一惊,随后眉头紧锁:“嫣儿,你不该来此。”
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