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尽风头。”
长公主府内,各家贵女公子已陆续到齐。
楚明昭安静地坐在角落,看着楚明柔如花蝴蝶般在人群中穿梭。
周氏所出的这个庶妹确实生得一副好皮囊,杏眼桃腮,身姿婀娜。
“听说楚二小姐才情过人,今日可否让我等开开眼界?”
礼部尚书之女高声提议,眼神却瞟向楚明昭这边,明显不怀好意。
楚明柔故作羞涩地推辞几句,在众人再三请求下才“勉为其难”地走到案前。
她轻提毛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不多时,一首《咏牡丹》便跃然纸上。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有人轻声诵读,赞叹声此起彼伏。
楚明昭冷眼看着这一切。
前世她曾疑惑,不通文墨的楚明柔怎能突然作出如此佳作,后来才知这是她偷了自己未公开的诗作。
“姐姐觉得妹妹这首诗如何?”
楚明柔突然转向楚明昭,眼中满是挑衅。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楚家嫡女精通诗词歌赋,而庶女则稍逊一筹。
如今庶妹作出如此佳作,嫡姐该如何应对?
楚明昭缓缓起身,步履从容地走到楚明柔身旁。
她低头看了看那首诗,突然轻笑一声:“妹妹这首诗是从何处得来的,心里恐怕清楚的很吧!”
满座哗然。
“姐姐这是什么话?”
楚明柔脸色骤变,“莫非姐姐见不得妹妹好?”
楚明昭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张纸:“巧了,上月我随手写了首《咏牡丹》,与妹妹今日所作一字不差,连笔迹都相似得很呢。”
纸张展开,果然如她所言。
众人面面相觑,看向楚明柔的眼神顿时变了。
“这...这不可能!”
楚明柔脸色煞白,求助地看向人群中的周氏。
周氏急忙上前:“明昭,你妹妹年幼不懂事,许是偶然见过便记下了,并非有意啊!”
“继母此言差矣。”
楚明昭声音清冷,“诗作乃心血结晶,若人人都如妹妹这般将他人物据为己有,还谈何诗书传家?”
她转向在场众人,行了一礼:“家妹年幼无知,扰了诸位雅兴,明昭在此赔罪。
改日必当严加管教。”
这一番话既点明了楚明柔偷窃的事实,又展现了嫡长女的气度。
众人心知肚明,纷纷称赞楚大小姐明理大义,而对楚明柔则投以鄙夷的目光。
回府的马车上,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