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人开始支持他的工作。
一些企业主动联系韩逸,表示愿意资助新的项目。
还有一些志愿者加入了他的团队。
韩逸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他开始受邀参加各种公益论坛,分享自己的经验。
甚至有媒体来采访他,报道他的故事。
“你现在算是公益界的明星了。”
张萍开玩笑地说。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韩逸谦虚地回答。
“不,你做的比大多数人都多。”
张萍认真地说,“像你这样全身心投入公益的年轻人,真的不多见。”
韩逸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知道自己的动力来源,那个奇怪的梦境给了他使命感。
虽然别人不会理解,但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一年,韩逸又建成了五所希望小学。
加上之前的三所,总共八所。
这八所学校惠及了近两千名儿童。
想到这些孩子因为他的努力而有了更好的未来,韩逸感到无比欣慰。
但他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开始思考更大的目标。
仅仅建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山区学校虽然有了硬件设施,但缺乏优秀的老师。
韩逸决定启动一个新项目:支教计划。
他要招募优秀的年轻人,去山区支教一年。
为了吸引人才,韩逸设立了丰厚的补贴,还提供培训和后续发展机会。
这个项目很快得到了响应。
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报名参加,希望在支教中锻炼自己,同时帮助山区孩子。
韩逸亲自负责选拔和培训工作。
他希望每一个支教老师都能真正帮助到孩子们。
第一批支教老师有二十人,分别派到不同的山区学校。
韩逸定期回访,了解支教效果,解决遇到的问题。
大部分支教老师都很敬业,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但也有个别老师适应不了山区的艰苦生活,中途退出了。
韩逸对此很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生活。
重要的是,这个项目的整体效果是好的。
越来越多的山区孩子因此受益。
9第三年,韩逸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他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女孩。
女孩叫王静,是一名医生,也在做公益。
她的项目是为山区提供医疗服务,和韩逸的教育项目正好互补。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了合作伙伴。
王静的性格和韩逸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