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 前加个 “小” 字,是因为她的脸,有些像罗中立油画《父亲》里的那种,快要像油纸一样皱巴巴的趋势,但神态上却有点像小媳妇,腼腆地坐在那,以至于她什么时候入座,坐了多久,像我这样无所事事的人居然都浑然不觉。
她当然有说话,只是声音太细了……引起我注意的是,我旁边叽叽喳喳的女人们说起城里的什么事,然后大概是这小老太婆说了句她还没去过城里,接着有人大概说没去过就去呗…… 可能是她们的谈话里透露出有人没去过城里这样的信息,敲醒了我走神的知觉。
我诧异,压低声音说:“噢?
没去过城里……?”
挨着我坐的妻用胳膊肘碰了碰我,眼睛朝对面坐的人瞟了瞟,说:“她,没到过城里。”
这样,我才注意到坐在我对面的小老太婆。
都这把年纪了,还没到过城里…… 这让我很吃惊。
所以我一下子从有点麻木的坐着状态中惊醒过来。
要知道,到城里也就六七十公里,出了这个村六七公里就是车水马龙的省道了…… 我想,她或许会把什么时候去城里一次,当成此生的一大愿望…… 或许,这个愿望离她的实际太远了,她根本就没打算去…… 这就如同目前我根本不觉得非得去美国看看…… 对于那些去了美国,回来说迪斯尼电影城如何如何,坐十几个二十个小时飞机有多累的人,我就想,那又怎样。
也没见你就变得多了不起,哼,没掉下来算你命大了…… 所以我觉得,那地方,有机会去就去,没去也无所谓,不会特别想去。
就这样!
这,是不是就像国人说的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 岳父,以他走南闯北的经历,或许是小老太婆和小老太爷们仰视的对象了……墓地常有人发誓,不达墓地,决不罢休。
其实,人一旦到了墓地,哪有不罢休的。
凡人,进入墓地,就意味着到了终点。
而且是必然的终点。
不这样的话,当今中国就还在那位自信能够激水三千里的伟大领袖掌控之中了。
墓地,在中国古代,以及当代农村,都是很讲究的。
大家都知道,浩如烟海的风水著作对其进行了极其细致的研讨。
记得我爷爷壮年的时候,也就是我小学三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