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星尘牢笼抖音热门全局》,由网络作家“不持枪的洛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宇宙,我们称之为“宇宙”的这片冰冷空间,孤寂得令人窒息。四颗恒星,被各自的引力捕获的行星系统,再加上几片稀薄星云和散乱小行星带——这就是全部了。它们悬在永恒的黑暗里,彼此间隔着连光都要跋涉半载的深渊。我们称之为“家园”。我们不知道外面还有什么,也不知道是否曾经有过什么。教科书上写得斩钉截铁:外面是彻底的死寂,是物理法则崩塌的荒原。其余那些闪烁的光点?不过是宇宙残骸反射的微弱回光,是早已熄灭的恒星的冰冷墓碑。没人怀疑,也没必要怀疑。在这片贫瘠的孤岛中,生存本身就已耗尽了所有力气。“穹顶”空间站,“信标”星系唯一的永久性轨道设施,像一颗巨大、冰冷、伤痕累累的金属水滴,悬浮在灰蓝色的气态巨行星“雾霭”的阴影边缘。它负责收集“雾霭”大气中提...
《星尘牢笼抖音热门全局》精彩片段
宇宙,我们称之为“宇宙”的这片冰冷空间,孤寂得令人窒息。
四颗恒星,被各自的引力捕获的行星系统,再加上几片稀薄星云和散乱小行星带——这就是全部了。
它们悬在永恒的黑暗里,彼此间隔着连光都要跋涉半载的深渊。
我们称之为“家园”。
我们不知道外面还有什么,也不知道是否曾经有过什么。
教科书上写得斩钉截铁:外面是彻底的死寂,是物理法则崩塌的荒原。
其余那些闪烁的光点?
不过是宇宙残骸反射的微弱回光,是早已熄灭的恒星的冰冷墓碑。
没人怀疑,也没必要怀疑。
在这片贫瘠的孤岛中,生存本身就已耗尽了所有力气。
“穹顶”空间站,“信标”星系唯一的永久性轨道设施,像一颗巨大、冰冷、伤痕累累的金属水滴,悬浮在灰蓝色的气态巨行星“雾霭”的阴影边缘。
它负责收集“雾霭”大气中提取的稀有同位素,维持着下方轨道电梯另一端,行星“磐石”表面那拥挤、依赖外部供给的数十亿人口。
空间站就是我的世界。
我叫凯,一个空间站外壁维修工。
我的工作服是厚重的复合材料,内衬恒温系统,臃肿得像一头笨拙的金属甲虫。
头盔面罩反射着巨行星黯淡的光和远处稀疏的星辰,视野边缘永远蒙着一层呼出的白雾。
我的氧气读数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七,循环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某种疲惫的呼吸,是我耳边最恒定的背景音。
今天的目标是第7区段,靠近空间站“赤道”区域。
那里有一片防护能量场发生器阵列,最近报告能量输出不稳。
巨大的金属结构在面罩视野里延伸,冰冷、坚硬,覆盖着经年累月的宇宙尘埃和微陨石撞击留下的麻点。
我手脚并用地攀附在金属网格扶手上,磁力靴每一次吸附和释放都发出沉闷的“咔哒”声,在真空中听不见,却通过骨骼清晰地传递到我的大脑。
这声音,和远处巨大的同位素收集臂缓慢转动的低沉呻吟混合在一起,是空间站永恒的心跳。
抵达目标点。
眼前是十几块巨大的菱形能量发生器基板,覆盖着厚厚的防护层,上面布满管线接口和散热格栅。
检测器发出规律的嘀嗒声,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电子昆虫。
我启动手持扫描仪,发出
内部任何已知的系统运转频率。
我的磁力靴猛地一滑!
靴底的强磁吸附力场似乎被那波动瞬间干扰、削弱了万分之一秒。
就是这万分之一秒的失稳,让我的身体在真空里失去了唯一的着力点,不受控制地向侧后方漂移了半米!
这半米的距离,在太空中就是生与死的鸿沟。
我的右手下意识地挥舞,本能地想要抓住任何可以固定的东西。
那只握着仍在微微发光的分子焊枪的手,连同焊枪本身,猛地撞向旁边一块巨大的能量场发生器基板!
“哐!”
一声沉闷的巨响,通过身体接触和空间站结构传导,清晰地在我骨骼中炸开。
巨大的反作用力震得我整条手臂瞬间发麻。
焊枪脱手而出,像一颗失速的微型彗星,翻滚着弹开,瞬间消失在深空背景里,只留下一个快速缩小的银色光点。
更要命的是,我眼睁睁看着那支昂贵的、装着备用高纯度填充剂的注射器,也被震得从工具包的卡槽里飞了出来!
它在空中划出一道短促的弧线,不偏不倚,正正地卡进了刚才那块巨大基板与旁边另一块基板之间那条狭窄的维护缝隙里!
缝隙只有几厘米宽,注射器金属外壳的一端死死地楔在里面,尾部露在外面一小截,徒劳地反射着巨行星黯淡的光。
“该死!”
咒骂声冲口而出,在密闭的头盔里回荡,显得格外响亮。
工具损失是重大事故,尤其是这种精密设备。
我立刻向控制中心报告:“穹顶控制中心,外勤维修工凯报告。
第7区段作业点,遭遇未知轻微力场扰动,导致姿态失稳。
分子焊枪(序列号:DL-774)脱手飘离,确认无法回收。
备用填充剂注射器(序列号:FJ-233)卡入D-7与D-8号发生器基板维护缝隙,位置无法直接触及。
请求下一步指示。”
通讯频道里沉默了几秒,只有轻微的电流嘶嘶声。
然后,控制员艾拉那熟悉、冷静但此刻似乎也带着一丝烦躁的声音响起:“凯,收到。
扰动源正在排查。
优先处理卡住的注射器。
空间站结构图显示,D-7/D-8基板缝隙下方三米处,有一个维护通道入口盖板。
从那里进入基板结构内部,理论上可以从内部接近该缝隙位置。
坐标已发送至你的导航系
统。
小心操作,避免二次损坏。”
“明白。
尝试内部接近。”
我调出坐标图,确认了那个位于下方阴影里的圆形盖板位置。
身体再次笨拙地移动起来,磁力靴重新牢牢吸附在冰冷的金属外壳上,发出沉闷的“咔哒”声。
每一次移动都小心翼翼,刚才那诡异的失重感带来的心悸还未完全消退。
找到那个盖板了。
它嵌在复杂的管线丛中,直径约半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
我用工具撬开固定锁,用力拉开。
一股陈腐的、带着金属和绝缘材料味道的气息(虽然真空里没有气味,但想象中就是如此)扑面而来。
下面是一个狭窄、垂直的维护竖井,井壁上布满了粗细不等的线缆束和冷却管道,像某种巨大生物的金属内脏。
空间只够一人勉强容身。
我深吸一口气(其实只是习惯动作),解开安全索,小心地钻了进去。
竖井内部一片漆黑,只有头盔灯的光柱刺破黑暗。
光柱扫过的地方,是厚厚的积尘、冷凝水珠冻结的冰霜、以及线缆外皮老化剥落的碎屑。
空气(如果这稀薄循环气体能称为空气的话)似乎凝固了,只有我沉重的呼吸声在头盔里放大。
我沿着狭窄的金属梯子向下攀爬,每一步都搅起一片悬浮的尘埃,在灯光下像微型的星云翻滚。
下降了三米左右,空间稍微开阔了一些,变成了一个横向的、低矮的通道。
根据结构图,D-7和D-8基板之间的那条缝隙,就在这层结构的外壳上。
我几乎是匍匐前进。
通道高度不足一米,必须弯着腰,或者跪爬。
膝盖和手肘隔着厚重的防护服,依然能感受到金属地板的冰冷和凸起铆钉的坚硬。
头盔灯的光束在前方晃动,照亮通道尽头复杂的金属构架。
就是这里了。
构架后方,应该就是那条卡住注射器的缝隙。
构架异常复杂,由粗壮的合金梁和密集的管线组成,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障碍网。
我必须像拆卸某种精密仪器一样,小心翼翼地寻找缝隙,将身体一点一点地挤进去。
肩膀卡住了,用力,金属框架挤压着复合材料护甲,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头盔蹭过一根冰冷的冷却管,凝结的冰霜簌簌落下。
终于,我把自己扭曲地塞到了构架的最深处,面罩几乎贴
处特殊镀膜上产生的幻影?
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道缝隙之后的无垠黑暗里。
几秒钟,或者几十秒。
在绝对的专注下,时间失去了意义。
然后,它又出现了。
不止一个!
在缝隙透出的那片绝对黑暗的背景上,极其遥远、极其深邃的地方,先是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分辨的亮点。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它们不是静止的!
它们极其缓慢地、以一种难以察觉的幅度在移动!
位置在极其细微地变化!
不是空间站外部灯光或反射光的轨迹,它们的位置太深、太远,移动的轨迹也完全独立于空间站自身的任何参照物。
它们是……活的?
是……光?
一股冰冷的电流猛地窜遍全身,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
教科书上那坚不可摧的真理壁垒,在这一瞬间,被眼前这微不足道却又惊心动魄的景象,撕开了一道比眼前这条缝隙更细、却足以颠覆一切的裂痕。
宇宙的坟场里,怎么会有移动的光?
那些所谓的“冰冷墓碑”,难道在呼吸?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试图用已知的理论去解释——或许是空间站内部某个遥远角落的指示灯折射?
或者是检测仪器信号的视觉干扰?
但所有的内部光源位置、仪器信号频率我都熟悉。
没有一种能对得上!
那光芒的遥远感、深邃感、以及那微小却真实的位移,都指向一个疯狂的可能:那黑暗并非虚无!
那里有东西!
在动!
<“控制中心,凯报告。”
我的声音在头盔里响起,努力保持平稳,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还是泄露了内心的惊涛骇浪,“注射器卡死位置异常牢固,常规抓取工具无效。
请求使用微型切割器尝试分解注射器尾部,或提供更强力抓取方案。
另……”我顿住了,那关于“移动的光点”的报告几乎要冲口而出,但理智死死地卡住了喉咙。
报告什么?
说我看到了教科书里不存在的东西?
说我认为外面的黑暗里可能有活物?
这只会被当成太空幽闭环境下的幻觉或设备故障导致的误判。
没有人会相信,尤其是一个底层维修工的话。
等待我的,很可能是强制心理评估,甚至失去外勤资格。
“……另,此处结
掌撑向的位置——那巨大的散热格栅板。
它看起来毫无异状,冰冷、坚硬,和空间站其他部分的金属没有任何区别。
但刚才那股力量……那股瞬间出现的、冰冷而强大的排斥力……绝对不是幻觉!
它真实存在,而且……保护着那个格栅板?
或者说,保护着格栅板后面的东西?
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屏障!
那道缝隙之外的存在,隔绝我们的东西……它不仅仅在遥远的深空边缘,它就在这里!
它渗透进了空间站的结构,或者说,空间站本身就被这种无形的力量包裹着、禁锢着!
巨大的震惊之后,是更深的寒意和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
我扶着冰冷的支架站稳,深吸了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警报灯已经熄灭。
刚才的撞击声音不小,可能触发了某些震动传感器。
果然,几秒钟后,艾拉的声音在通讯频道响起,带着一丝关切和疑惑:“凯?
12区段报告一次轻微结构震动,来源靠近你的位置。
是否发生意外?
请报告情况。”
“控制中心,收到。”
我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正常,带着一丝“懊恼”,“是我操作失误。
复位钳最后加压时,脚下磁力靴吸附不稳,滑了一下,身体撞到了旁边的传感器支架。
没有结构损伤,防护罩复位已完成。
震动源确认。
非常抱歉。”
通讯那头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查看数据。
“收到。
未检测到结构损伤信号。
下次务必注意操作稳定,凯。
完成复位后尽快返回。
安全第一。”
“明白。
立刻返回。”
我切断通讯,目光再次投向那块巨大、平静的散热格栅板。
刚才那堵无形的“墙”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掌心残留的那股冰冷的、被瞬间强力推开的触感,却如此真实地烙印在神经末梢。
它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有力地宣告着一个事实:囚笼并非远在天边。
它就在这里,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我们生活在它的内部,呼吸着它过滤的空气,仰望着它投影的星空。
那道缝隙中的微光,掌心的无形壁垒……这些碎片在脑海中反复碰撞、组合。
一个清晰得令人战栗的轮廓渐渐浮现:我们不是宇宙的孤儿,而是囚徒。
被某种难以想象的力量,圈养在这片被精心布置出来的、仅有四个星系
飞速敲击。
首先,将刚才捕获的那行带有“Barrier Integrity”字样的关键日志片段,连同精确的时间戳、空间站坐标代码(证明来源),打包成一个加密数据块。
接着,我打开一个空白文档。
指尖悬停片刻,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最终,只敲下几行冰冷的文字:> **身份:** “穹顶”空间站外壁维修工,代号:凯。
> **发现:** 外部宇宙并非死寂。
观测到异常移动光源(坐标附后)。
确认存在包裹空间站及所在星系的无形能量屏障(物理接触确认,系统日志佐证 - 见数据块)。
> **结论:** 我们被囚禁。
星空为幕。
四星系即牢笼。
> **警告:** 屏障危险。
接触可致命。
真相即重罪。
文字简洁、克制,没有任何比喻,只有事实。
最后,附上我在那道缝隙中估算的异常光点坐标(尽管可能毫无意义),以及空间站的精确位置标识码。
数据打包完成。
通过物理接口,强行写入漂流舱本地存储器的核心区域——这里的数据在漂流舱启动自毁程序前,理论上不会被覆盖。
做完这一切,我迅速拔出数据线,关闭PAD,将防护罩小心地合拢(虽然锁已损坏,但外表暂时看不出)。
抹掉操作面板上的汗渍和灰尘。
像来时一样,我悄无声息地爬回通风管道,盖好格栅盖板,滑下零件堆,离开了废弃的缓存间。
身后,发射井依旧沉默,漂流舱依旧被锁在发射架上。
但它的“心脏”里,已经埋下了一颗沉默的炸弹。
返回居住舱的路上,脚步异常沉重,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轻快。
指尖的冰冷麻木感似乎也淡去了一些。
我做到了。
以我能想到的唯一方式。
几天后,一次例行的深空垃圾清理演习。
这演习每月一次,目的是测试空间站防御系统拦截轨道碎片的能力。
演习中,会向深空方向发射数枚携带模拟信号源的靶弹,然后用小型拦截器将其摧毁。
我站在巨大的观察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宇宙。
演习指令下达。
远处,几个微弱的信号源亮起,代表着“威胁目标”。
紧接着,空间站武器平台射出几道细长、明亮的能量光束,精准地击中目标。
信号源在无声
最新评论